参考试卷
试题来源与互联网,我们严格保密一点考试用户的试题信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2

更新:2018-07-23    来源:图蓝一点
本文描述一点考试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 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 )浓度时的自燃点。 (1.0)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应当量

D、爆炸极限


2. 下列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是( )。 (1.0)

A、运动场所

B、医院

C、商场

D、大型港口


3. 乙烷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下列浓度正确的是( )。 (1.0)

A、1.38%

B、2.38%

C、3.38%

D、5.38%


4. 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 (1.0)

A、着火

B、闪燃

C、火灾

D、自燃


5. 锅炉爆炸属于( )。 (1.0)

A、化学性爆炸

B、物理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6. 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 (1.0)

A、物理性爆炸

B、爆轰

C、殉爆

D、化学性爆炸


7. 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 (1.0)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8. 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 (1.0)

A、消除可燃物

B、消除氧化剂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系统压力


9. 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含氧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 )。 (1.0)

A、爆炸上限提高

B、爆炸下限降低

C、爆炸上限降低

D、无显著变化


10. 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一处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现象称为( )。 (1.0)

A、燃爆

B、爆燃

C、爆炸

D、殉爆


11. 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 (1.0)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12. 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 )分类。 (1.0)

A、自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挥发性


13. 下列属于可燃固体燃烧方式是( )。 (1.0)

A、扩散燃烧

B、动力燃烧

C、表面燃烧

D、混合燃烧


14. 灭火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法的作用是( )。 (1.0)

A、消除氧化剂

B、消除可燃物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温度


15. 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 )。 (1.0)

A、氧化剂

B、可燃物

C、着火源

D、降温


16. 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 (1.0)

A、受热自燃

B、自热自燃

C、着火

D、闪燃


17. 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 )火灾。 (1.0)

A、B类

B、D类

C、A类

D、C类


18. 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 (1.0)

A、5m

B、10m

C、15m

D、20m


19. 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 )的能源。 (1.0)

A、温度

B、热量

C、温度和热量

D、能量


20. 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21. 为加速可燃气体的扩散,厂房建筑物的长轴与主导风向应( )。 (1.0)

A、平行

B、不小于45

C、垂直

D、不小于60

E、小于30。


22. 化工设备管道检修动火停车操作包括( )。 (1.0)

A、试压

B、降温

C、卸压

D、排净

E、试漏


23. 下列属于遇水燃烧物质的是( )。 (1.0)

A、碳化钙

B、碳酸钙

C、锌

D、硝化棉

E、钠


24. 于粉灭火剂适宜于扑救( )的火灾。 (1.0)

A、易燃液体

B、遇水燃烧物质

C、精密仪器

D、油类

E、旋转电机


25. 下列属于防爆泄压装置的有( )。 (1.0)

A、安全阀

B、抑爆装置

C、爆破片

D、递止阀

E、压力表


26. 可燃物质发生自热自燃是由于( )聚热升温引起的。 (1.0)

A、氧化反应

B、Et光照射

C、物理作用

D、生物作用

E、炉子加热


27. 下列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然的物质是( )。 (1.0)

A、乙炔与氧气混合

B、甘油遇高锰酸钾

C、松节油遇浓硫酸

D、氢气遇油脂

E、甲醇遇氧化钠


28. 焦炭的燃烧可称为( )。 (1.0)

A、表面燃烧

B、扩散燃烧

C、无焰燃烧

D、传导燃烧

E、炽热燃烧


29. 按爆炸性质分类,爆炸可分为( )。 (1.0)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核爆炸

E、殉爆


30. 可燃气体的燃烧方式有( )。 (1.0)

A、扩散燃烧

B、喷流式燃烧

C、动力燃烧

D、混合燃烧

E、紊流燃烧


31. 泡沫灭火剂不宜扑救( ) 的火灾。 (1.0)

A、石油产品

B、木材、纤维

C、橡胶

D、带电设备

E、电石(乙炔)


32. 化工设备动火检修时,用于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有( )。 (1.0)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

E、水


33. 下列哪些火灾属于A类火灾( )。 (1.0)

A、木材

B、棉麻

C、汽油

D、纸张

E、天然气


34. 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用( )表示。 (1.0)

A、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

B、可燃蒸气的温度极限

C、可燃液体的温度极限

D、可燃液体的密度极限

E、可燃液体的浓度极限


35. 下列( )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 (1.0)

A、设备密闭

B、正压操作    C。安装爆破片

D、惰性介质保护

E、通风换气





1. 答案:C

解析:可燃性混合物的自燃点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为最低,例如硫化氢在爆炸下限时的自燃点为373℃,在爆炸上限时的自燃点为304℃,而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为216℃。自燃点越低,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所以取216℃为硫化氢的标准自燃点,亦即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自燃点为可燃性混合的标准自燃点。

2.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8条第1款的规定,大型港口应建立专职消防队。

3. 答案:C

4. 答案:C

解析:火灾也是燃烧,但它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亦即失去控制的燃烧。火在人类手上,一直是具有巨大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一方面它是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另一方面,一旦对它失去控制,超出了燃烧的有效范围,就会酿成灾害。

5. 答案:B

解析:锅炉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锅炉的水与水蒸气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锅炉的爆炸及爆炸威力取决于蒸汽压力,爆炸前后其介质的性质不发生化学变化。

6. 答案:D

解析:焊补汽油桶发生爆炸时,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汽油蒸气,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热量。这种由于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引起的爆炸,称化学性爆炸。

7. 答案:A

解析:氧气瓶直接受热会导致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力增大,当气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氧气瓶即发生爆炸。温度、体积和压力都是物理因素,则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属于物理性爆炸。

8. 答案:A

解析:燃气系统着火时,燃烧剧烈尤其是高压燃气系统一旦着火,火势迅猛,消防器材往往无济于事。此时,立即关闭截门是属于灭火措施的隔离法,其作用是阻止系统内的可燃气体继续进入火场,从而有利于灭火。

9. 答案:A

解析:提高氧含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上限显著提高,而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如氢与空气(含氧21%)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氧(一级纯氧为99.2%,二级为98.5%)混合时,爆炸极限为4%~95%。这是因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超过爆炸上限的浓度时,因氧气(氧化剂)不足,而不会发生爆炸,随着氧含量的提高,爆炸上限也随着提高,而在爆炸下限的浓度时,氧已经过剩,所以,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氧含量,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

10. 答案:D

解析:物质发生爆轰时,其燃烧速度达1000~7000m/s,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并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能迅速传播,可引起另一处物质的爆炸,从而产生一种“殉爆”现象。

11. 答案:A

解析:感烟式探测器是利用火灾初起期由于可燃物阴燃冒烟的信息,通过烟雾进入探头时,与离子接触并吸附离子,使内外电离室的等量离子改变,即等数电阻值改变,从而改变内外电离室的电压分配,利用这种电信号进行火灾报警,所以是属于接触式火灾探测器。

12. 答案:C

解析:根据是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可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18℃),中闪点液体(闪点为-18~23℃),高闪点液体(闪点为23~61℃)。

13. 答案:C

解析:表面燃烧是可燃固体的一种燃烧方式,如焦炭的燃烧。煤在炼焦过程中已将其中的可燃气体析出,所以焦炭的燃烧没有出现火焰,只是呈现炽热状态,称为表面燃烧。铝、镁等金属的燃烧亦是表面燃烧。

14. 答案:B

解析:灭火措施隔离法是使可燃物与着火源区域尽快隔离,例如在建筑物内的火场上打出一道水墙,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着火区域隔开,并尽快将可燃物撤离到安全地带,从而有利于尽快将火灾扑灭。

15. 答案:B

解析:在厂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管道系统的密闭性差或加料、放空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跑、冒、滴、漏时有发生,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有效控制可燃物,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一个条件,即消除可燃物。

16. 答案:B

解析:煤的自燃点虽然比较高(320℃),但煤堆在气温高(如夏季)、风力小等闷热条件下,煤块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气中的潮气和气体过程中,由于浓缩会产生热量,使煤块温度略有升高,同时煤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热量,聚热升温可以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这种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

17. 答案:D

解析:根据火灾按照物质燃烧特征进行分类的GB 4968—1985《火灾分类》,将火灾分成 A、B、C、D四类,其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C类。

18. 答案:B

解析:气焊施工现场的燃烧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乙炔、助燃物氧气和火源,即焊割的火焰)作业中是无法消除的,因此,避免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是防火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施工现场的实验表明,气焊过程中的火星、熔渣四处飞溅,大约能将周围5m内的可燃物点燃,所以规定乙炔与火源的距离必须在10m以上。

19. 答案:C

解析:温度和热量是构成着火源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参数,例如从煤炉子飞出的火星,落在油棉丝上,能把油棉丝点燃,但如果落在大块木板上,虽然其温度已大大超过木材的着火点(295℃),但由于热量不够,火星很快就熄灭了。所以着火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的能源。

20. 答案:B

解析: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只要少量空气进入容器或管道里,就容易在容器管道内形成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性混合物。如乙炔的爆炸上限为81%,而氨为28%,只要有19%的空气进入乙炔罐或管道内,就有爆炸危险,而氨的容器管道需进入72%空气才有爆炸危险,这也是移动式乙炔发生器在许多地方被禁止使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因它在加料时,空气容易进入罐内,所以说,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21. 答案:BC

解析:建筑物长轴与主导风向呈垂直或大于45。,可以有效利用人为的穿堂风,以加速可燃气体向车间外扩散,减少由于跑、冒、滴、漏的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车间内积聚而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22. 答案:BCD

解析:停车操作首先是系统由高压缓慢降至低压的卸压操作;其次是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操作;再是排净容器管道系统内贮存的气、液固体物料。

23. 答案:ACE

解析:遇水燃烧物质是指具有与水或酸接触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高热,该热量即能引起可燃气体着火爆炸这类性质的物质,碳化钙、锌和钠遇水或酸会产生乙炔或氢气,并放出热量,它们都具有上述性质,所以属于遇水燃烧危险品。

24. 答案:ABE

解析:干粉灭火剂对火灾有窒息、冷却、隔离和抑制等作用,具有不导电、不腐蚀、救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适宜扑救易燃液体火灾,遇水燃烧物质火灾以及油类火灾。但灭火后留有残渣。不宜扑救精密仪器和旋转电机的火灾。

25. 答案:AC

解析:爆破片作为防爆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刚发生爆炸时立即破裂,把气体和热量泄人大气。使爆炸压力不会急骤升高,削弱了爆炸威力的升级,可保护容器或建筑物不被炸坏,亦称泄压膜或防爆膜;安全阀的作用是当容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允许压力时,及时自动地把容器里的部分介质泄出,使压力降低至安全压力时,自动关闭。它们都是属于泄压安全装置。

26. 答案:ACD

解析:炉子加热和日光照射属于外界加热的热源,由此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而热源来自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和生物作用产生的热量,并由此引起的自燃称自热自燃。

27. 答案:ABCD

解析: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通常是一种强氧化剂,而另一种是强还原剂,两者混合后由于强烈的氧化反应而自燃着火。

28. 答案:AC

解析:焦炭的燃烧是呈现炽热状态,属于可燃固体的表面燃烧方式,同时,焦炭燃烧时没有火焰发生(因煤在炼焦时,其可燃气体已析出,即煤气)所以亦称为无焰燃烧。

29. 答案:ABD

解析:爆炸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由物质的物理变化如温度、体积、压力等物理因素的变化引起的爆炸,称物理性爆炸;由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起的爆炸称化学性爆炸;核爆炸是由于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

30. 答案:AC

解析: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逐渐与空气混合,逐渐烧掉,则发生稳定式燃烧,称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体在燃烧之前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动力燃烧或强力燃烧。

31. 答案:DE

解析:泡沫灭火剂因含较多水分,不仅不宜扑救遇水燃烧一级危险品电石(乙炔)的火灾,而且也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否则有触电危险。

32. 答案:ABDE

解析:用于置换化工设备管道里的可燃气体应是惰性介质,常用的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水。氮气和二氧化碳并不是惰性气体,但它们在常温时能阻止物质的燃烧,属于阻燃性气体,常用以灭火或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

33. 答案:ABD

解析:根据GB 4968--1985《火灾分类》,A类火灾为固体火灾,因此,木材、棉麻和纸张,属于A类火灾。

34. 答案:AC

解析:可燃液体的着火爆炸是蒸气而不是液体本身,所以爆炸极限应当以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来表示。但由于可燃蒸气的浓度与可燃液体的温度直接有关,即液体温度越高,挥发速度就越快,相应的蒸气浓度也就越高,所以在密闭容器里,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还可以用液体的温度极限来表示,如车用汽油的蒸气浓度极限为0.89%~5.16%,其液体温度极限为一39~一8℃。由于此特点,可以用温度计来显示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35. 答案:ABDE

解析:爆炸虽然是在瞬间发生,但分析爆炸过程可以了解,首先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相互扩散,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是发生爆炸的第一阶段,因此采取下列措施:设备密闭,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正压操作,防止空气进入容器管道系统内;惰性介质保护,消除氧化剂;通风换气,及时将可燃物排出室外。都是为了防止可燃物和空气的相互扩散与均匀混合,亦即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关注公众号

  •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