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试卷
试题来源与互联网,我们严格保密一点考试用户的试题信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3

更新:2018-07-24    来源:图蓝一点
本文描述一点考试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 提高着火源的能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 1.0

A、变宽

B、变窄

C、无关

D、无规律

 

2.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 )。 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 可燃固体按( )进行分类。 1.0

A、自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是否受热有熔化过程

 

4. 下列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正确的是( )。 1.0

A25.5

B29.5

C32.5

D46.5

 

5. 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 )浓度时的自燃点。 1.0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应当量

D、爆炸极限

 

6. 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 1.0

A、着火

B、闪燃

C、火灾

D、自燃

 

7. 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 )火灾。 1.0

AB

BD

CA

DC

 

8. 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生产车间,属于( )。 1.0

A、甲类生产

B、乙类生产

C、丙类生产

D、丁类生产

 

9. 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 1.0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10. 化学性爆炸可称为( )。 1.0

A、燃烧

B、自燃

C、瞬间燃烧

D、着火

 

11. 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 )。 1.0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

C、保持压力稳定

D、起保温作用

 

12. )灭火剂已被发现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1.0

A、二氧化碳

B、四氯化碳

C、泡沫

D、卤代烷

 

13. 储存闪点低于一18度的可燃液体的库房属于( )。 1.0

A、甲级储存

B、乙级储存

C、丙级储存

D、丁级储存

 

14.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5. 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 1.0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16.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 )表示。 1.0

A、爆炸上限

B、爆炸下限

C、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D、爆炸极限范围

 

17. 下列不属于清洁阻燃剂的是( )。 1.0

A、磷系阻燃剂

B、成炭型阻燃剂

C、含卤阻燃剂

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18. 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9. 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 )。 1.0

A5

B10

C15

D30

 

20. 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 1.0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21. 燃烧类型包括( )。 1.0

A、自燃

B、着火

C、闪燃

D、阴燃

E、轰燃

 

22. 炸药爆炸三要素包括( )。 1.0

A、反应过程的安定性

B、反应过程的放热性

C、反应过程的力学特性

D、反应过程的高速度

E、反应过程的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23. 下列( )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 1.0

A、设备密闭

B、正压操作    C。安装爆破片

D、惰性介质保护

E、通风换气

 

24. 按爆炸反应速度分类,爆炸可分为( )。 1.0

A、轻爆

B、爆炸

C、殉爆

D、爆轰

E、爆裂

 

25. 影响轰燃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 )。 1.0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D、房间尺寸

E、可燃物在房间的位置

 

26. 火药燃烧特性而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 )。 1.0

A、火药燃烧速率

B、火药的相应强度

C、火药的燃烧面积

D、能否稳定燃烧

E、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

 

27. 下列( )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着火源。 1.0

A、自燃

B、绝热压缩

C、喷灯

D、化学反应热

E、日光照射

 

28. 可燃物质发生自热自燃是由于( )聚热升温引起的。 1.0

A、氧化反应

BEt光照射

C、物理作用

D、生物作用

E、炉子加热

 

29. 下列( )因素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1.0

A、提高温度

B、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

C、提高湿度

D、增加灰分

E、提高可燃气体含量

 

30. 可燃气体的燃烧方式有( )。 1.0

A、扩散燃烧

B、喷流式燃烧

C、动力燃烧

D、混合燃烧

E、紊流燃烧

 

31. 燃烧三角形包括下列的( )。 1.0

A、可燃物

B、浓度

C、热量

D、氧化剂

E、着火源

 

32. 下列属于火炸药爆炸要素的为( )。 1.0

A、产生热量

B、产生气体

C、高化学反应速度

D、临界体积

E、周围介质的数量

 

33. 民用爆器材的传爆器材有( )。 1.0

A、导爆管

B、导爆管雷管

C、导爆索

D、导火索

E、磁电雷管

 

34. 化工设备动火检修时,用于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有( )。 1.0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

E、水

 

35. 下列( )是卤代烷灭火剂的缺点。 1.0

A、毒性较高

B、绝缘性能差

C、会破坏臭氧层

D、能与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会引起爆炸

E、灭火后留有痕迹

 

 

 

 

1. 答案:A

解析:实验表明,着火源的能量强度越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如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实验结果为1OOV?A的电火花不引起爆炸,200V?A的电火花可引起爆炸,爆炸极限为59%~136%,300V?A的电火花,则爆炸极限扩大为558%~148%。

2. 答案:B

解析:闪点是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闪点为一39℃,煤油为2835℃,在一39℃的天寒地冻条件下,不少可燃液体已不能被点燃,而汽油仍可发生燃烧,说明汽油有低温火灾的危险性。所以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3. 答案:B

解析:可燃固体按着火点分成可燃固体(着火点小于300℃)和易燃固体(着火点大于300℃)

4. 答案:B

5. 答案:C

解析:可燃性混合物的自燃点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为最低,例如硫化氢在爆炸下限时的自燃点为373℃,在爆炸上限时的自燃点为304℃,而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为216℃。自燃点越低,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所以取216℃为硫化氢的标准自燃点,亦即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自燃点为可燃性混合的标准自燃点。

6. 答案:C

解析:火灾也是燃烧,但它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亦即失去控制的燃烧。火在人类手上,一直是具有巨大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一方面它是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另一方面,一旦对它失去控制,超出了燃烧的有效范围,就会酿成灾害。

7. 答案:D

解析:根据火灾按照物质燃烧特征进行分类的GB 4968—1985《火灾分类》,将火灾分成 ABCD四类,其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C类。

8. 答案:B

解析:《生产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将产生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可燃气体(二级危险品)列为生产类别的乙类生产。

9. 答案:C

解析:根据防火技术基本理论即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规定电石库距离产生火花的车间须30m以上,即规定安全间距,是为了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10. 答案:C

解析:比较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条件可以看出来,两者都需要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因此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其主要区别是氧化反应的速度不同,化学性爆炸是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

11. 答案:B

解析:燃气系统在生产中保持正压,其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系统,与可燃气体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没有压力或出现负压就会吸人空气,这是燃气系统着火爆炸事故的一种危险因素。所以,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的重要技术措施。

12. 答案:D

解析:卤代烷灭火剂因具有绝缘性能好,灭火效率高,灭火后不留痕迹等诸多优点,曾被广泛应用,但近期不少国家的研究表明,卤代烷灭火剂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应禁止使用。

13. 答案:A

解析: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闪点分类,闪点低于-18℃的可燃液体为低闪点可燃液体,属于一级危险品,按照《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贮存闪点低于-18℃的可燃液体的库房为甲级贮存。

14. 答案:B

解析:爆炸极限越宽,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概率就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乙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氨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28%,显然乙炔的爆炸危险性比氨的爆炸危险性大。

15. 答案:A

解析:氧气瓶直接受热会导致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力增大,当气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氧气瓶即发生爆炸。温度、体积和压力都是物理因素,则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属于物理性爆炸。

16. 答案:B

解析: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爆炸下限时,其浓度已很高,如铝粉的爆炸下限为409m3,肉眼看去像尘云,而爆炸上限更高,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已失去实用意义。所以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只用爆炸下限表示,如麻尘为1689m3。面粉为979m3等,都是表示它们魄爆炸下限。

17. 答案:C

解析:阻燃是防火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同时要求阻燃剂应无毒(低毒)环保性好,即清洁阻燃,如磷系阻燃剂、成炭型阻燃剂和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等均能较符合清洁阻燃的要求,而含卤阻燃剂有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作用,不属于清洁阻燃剂。

18. 答案:B

解析:可燃粉尘堆积起来或在地面积成厚厚一层,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只会着火。如果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粉尘的粒径越小,越容易飞扬起来,并且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亦越大。

19. 答案:A

解析:可燃液体达到闪点的温度时,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燃烧,但由于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仍较慢,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燃烧的损失,火焰很快在5s之内熄灭,呈现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易燃液体的温度比闪点温度高出15℃时,即会出现持续燃烧的着火现象。

20. 答案:D

解析:燃烧的定义是物质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它与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其他氧化反应有区别。如铁在空气中氧化生锈,食用油在空气中氧化变质等,都不是燃烧,电灯虽然放热发光,但不是氧化反应,而是物理反应,所以也不是燃烧。

21. 答案:ABC

解析:燃烧的定义是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但燃烧有不同的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每类燃烧都有各自的特征。由于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间燃烧,所以为采取有效的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必须深入研究各类燃烧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才能更好地理解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

22. 答案:BDE

解析:反应过程的放热性、高速度和释放大量气体是炸药爆炸的三要素,是炸药爆炸时之所以能产生巨大压力(威力)的原因。炸药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亦是化学性爆炸的三要素。

23. 答案:ABDE

解析:爆炸虽然是在瞬间发生,但分析爆炸过程可以了解,首先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相互扩散,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是发生爆炸的第一阶段,因此采取下列措施:设备密闭,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正压操作,防止空气进入容器管道系统内;惰性介质保护,消除氧化剂;通风换气,及时将可燃物排出室外。都是为了防止可燃物和空气的相互扩散与均匀混合,亦即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4. 答案:ABD

解析: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问燃烧,因此,根据燃烧速度可分为轻爆的燃烧速度每秒数米,爆炸的燃烧速度每秒十几至数百米;爆轰的燃烧速度达每秒10007000m

25. 答案:AB

解析:影响轰燃发生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即辐射和对流,也就是上层烟气的热量得失关系,如果接收的热大于损失的热量,则轰燃可以发生。

26. 答案:ACD

解析:火药的相应强度属于力学特征,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属于火药的安定性。

27. 答案:ACD

解析:绝热压缩是机械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日光照射属于光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而自燃、喷灯和化学反应热是由化学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

28. 答案:ACD

解析:炉子加热和日光照射属于外界加热的热源,由此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而热源来自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和生物作用产生的热量,并由此引起的自燃称自热自燃。

29. 答案:ABE

解析:可燃粉尘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但可燃粉尘的爆炸实际上是尘粒受热析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因此,与影响可燃气体燃爆危险性的因素相同,即提高温度,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提高可燃气体含量,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30. 答案:AC

解析: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逐渐与空气混合,逐渐烧掉,则发生稳定式燃烧,称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体在燃烧之前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动力燃烧或强力燃烧。

31. 答案:ADE

解析:燃烧三角形比较形象地表达了燃烧必须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构成燃烧系统)才会发生。

32. 答案:ABC

解析:火炸药爆炸时之所以产生巨大威力,是因为它会产生大量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把气体加热至高温,使容积大大膨胀,而瞬间完成的反应高速度使气体容积来不及扩散,因而使压力骤增,可高达几十到数百大气压。

33. 答案:ACD

解析:题中BE属于民用爆破器材的起爆器材。

34. 答案:ABDE

解析:用于置换化工设备管道里的可燃气体应是惰性介质,常用的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水。氮气和二氧化碳并不是惰性气体,但它们在常温时能阻止物质的燃烧,属于阻燃性气体,常用以灭火或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

35. 答案:ACD

解析:卤代烷灭火剂被禁止使用的原因主要是释放后的卤代烷灭火剂与大气层的臭气会发生反应,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使生存环境恶化的严重缺点,另外它还具有毒性较高,能与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会引起爆炸等缺点。

  • 关注公众号

  •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