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试卷
试题来源与互联网,我们严格保密一点考试用户的试题信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1

更新:2018-07-23    来源:图蓝一点
本文描述一点考试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 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 )。 (1.0)

A、氧化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化学反应


2. 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 (1.0)

A、着火

B、闪燃

C、自热自燃

D、受热自燃


3.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 )表示。 (1.0)

A、爆炸上限

B、爆炸下限

C、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D、爆炸极限范围


4. 甲级生产的车间建筑耐火等级应( )。 (1.0)

A、1~2级

B、3~4级

C、4~5级

D、不限


5. 轰燃使得火灾的发展过程由( )。 (1.0)

A、初起期进入发展期

B、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C、发展期进入减弱期

D、最盛期进入减弱期


6. 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 )。 (1.0)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

C、保持压力稳定

D、起保温作用


7. 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一处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现象称为( )。 (1.0)

A、燃爆

B、爆燃

C、爆炸

D、殉爆


8. 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 (1.0)

A、受热自燃

B、自热自燃

C、着火

D、闪燃


9. 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 )火灾。 (1.0)

A、B类

B、D类

C、A类

D、C类


10. 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 (1.0)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11. 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 (1.0)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D、冷却加热设备


12. 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 (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3. 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 (1.0)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14. 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 (1.0)

A、物理性爆炸

B、爆轰

C、殉爆

D、化学性爆炸


15. 锅炉爆炸属于( )。 (1.0)

A、化学性爆炸

B、物理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16. 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 )浓度时的自燃点。 (1.0)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应当量

D、爆炸极限


17. 火炸药爆炸事故发生爆轰时的传播速度可高达( )。 (1.0)

A、每秒数米

B、每秒数十米

C、每秒数百米

D、每秒数千米


18. 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 )。 (1.0)

A、5秒

B、10秒

C、15秒

D、30秒


19.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 (1.0)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20. 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21. 下列( )因素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1.0)

A、提高温度

B、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

C、提高湿度

D、增加灰分

E、提高可燃气体含量


22. 下列有哪些是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 (1.0)

A、着火

B、自热自燃

C、受热自燃

D、阴燃

E、回燃


23. 下列属于火炸药爆炸要素的为( )。 (1.0)

A、产生热量

B、产生气体

C、高化学反应速度

D、临界体积

E、周围介质的数量


24. 下列哪些火灾属于A类火灾( )。 (1.0)

A、木材

B、棉麻

C、汽油

D、纸张

E、天然气


25. 以下( )是能发生闪燃的物质,准确的说法是。 (1.0)

A、可燃液体

B、可燃固体

C、可燃气体

D、能挥发可燃蒸气的可熔化固体

E、所有可燃物


26. 烟气的流动(驱动力)是( )造成的。 (1.0)

A、建筑的烟囱效应

B、燃烧气体的浮力

C、烟气的化学成分

D、通风系统的风机

E、电梯的活塞作用


27. 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用( )表示。 (1.0)

A、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

B、可燃蒸气的温度极限

C、可燃液体的温度极限

D、可燃液体的密度极限

E、可燃液体的浓度极限


28. 下列( )是划分遇水燃烧物质危险等级的因素。 (1.0)

A、化学反应速度

B、产生可燃气体

C、产生热量

D、反应产物的毒性

E、物质化学成分


29. 下列( )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着火源。 (1.0)

A、自燃

B、绝热压缩

C、喷灯

D、化学反应热

E、日光照射


30. 燃烧三角形包括下列的( )。 (1.0)

A、可燃物

B、浓度

C、热量

D、氧化剂

E、着火源


31. 可燃气体的燃烧方式有( )。 (1.0)

A、扩散燃烧

B、喷流式燃烧

C、动力燃烧

D、混合燃烧

E、紊流燃烧


32. 于粉灭火剂适宜于扑救( )的火灾。 (1.0)

A、易燃液体

B、遇水燃烧物质

C、精密仪器

D、油类

E、旋转电机


33. 下列属于与水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然的物质有( )。 (1.0)

A、碳化钙

B、钠

C、钾

D、黄磷

E、磷化钙


34. 下列属于遇水燃烧物质的是( )。 (1.0)

A、碳化钙

B、碳酸钙

C、锌

D、硝化棉

E、钠


35. 古斯塔夫提出的火灾危险度分析方法包括( )。 (1.0)

A、建筑物危险度分析

B、环境危险度分析

C、财产危险度分析

D、建筑物内危险度分析

E、人员伤亡危险度分析





1. 答案:B

解析:燃烧的定义是物质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电灯泡虽然同时放热发光,但它是物理反应,所以不属于燃烧。

2. 答案:D

解析:自燃的热量来源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油脂受高温暖气片的加热,是属于外界加热,使油的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现象,这种外界加热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

3. 答案:B

解析: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爆炸下限时,其浓度已很高,如铝粉的爆炸下限为409/m3,肉眼看去像“雾”或“尘云”,而爆炸上限更高,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已失去实用意义。所以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只用爆炸下限表示,如麻尘为16.89/m3。面粉为9.79/m3等,都是表示它们魄爆炸下限。

4. 答案:A

解析:根据《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的规定,甲级生产的厂房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

5. 答案:B

解析:火灾发展过程中,轰燃现象发生于室内火灾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在氧化剂充分的条件下,使燃烧由局部火转变为大火,因而使火灾由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6. 答案:B

解析:燃气系统在生产中保持正压,其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系统,与可燃气体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没有压力或出现负压就会吸人空气,这是燃气系统着火爆炸事故的一种危险因素。所以,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的重要技术措施。

7. 答案:D

解析:物质发生爆轰时,其燃烧速度达1000~7000m/s,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并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能迅速传播,可引起另一处物质的爆炸,从而产生一种“殉爆”现象。

8. 答案:B

解析:煤的自燃点虽然比较高(320℃),但煤堆在气温高(如夏季)、风力小等闷热条件下,煤块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气中的潮气和气体过程中,由于浓缩会产生热量,使煤块温度略有升高,同时煤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热量,聚热升温可以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这种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

9. 答案:D

解析:根据火灾按照物质燃烧特征进行分类的GB 4968—1985《火灾分类》,将火灾分成 A、B、C、D四类,其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C类。

10. 答案:A

解析:氧气瓶直接受热会导致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力增大,当气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氧气瓶即发生爆炸。温度、体积和压力都是物理因素,则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属于物理性爆炸。

11. 答案:B

解析:燃烧和化学性爆炸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因此,防火和防爆采取通风良好的技术措施都是为了控制可燃物,只不过对防爆技术来说,通风良好的作用是将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控制在大大小于(1/5~1/4)爆炸下限,从而不会在车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2. 答案:A

解析:自燃点是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如黄磷的自燃点为30℃,煤为320℃。当气温达到30 ℃时黄磷就会发生自燃,显然比煤的危险大。所以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小。

13. 答案:A

解析:感烟式探测器是利用火灾初起期由于可燃物阴燃冒烟的信息,通过烟雾进入探头时,与离子接触并吸附离子,使内外电离室的等量离子改变,即等数电阻值改变,从而改变内外电离室的电压分配,利用这种电信号进行火灾报警,所以是属于接触式火灾探测器。

14. 答案:D

解析:焊补汽油桶发生爆炸时,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汽油蒸气,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热量。这种由于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引起的爆炸,称化学性爆炸。

15. 答案:B

解析:锅炉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锅炉的水与水蒸气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锅炉的爆炸及爆炸威力取决于蒸汽压力,爆炸前后其介质的性质不发生化学变化。

16. 答案:C

解析:可燃性混合物的自燃点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为最低,例如硫化氢在爆炸下限时的自燃点为373℃,在爆炸上限时的自燃点为304℃,而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为216℃。自燃点越低,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所以取216℃为硫化氢的标准自燃点,亦即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自燃点为可燃性混合的标准自燃点。

17. 答案:D

解析:按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不同,爆炸的传播速度可达每秒数百米,而爆轰可达每秒数千米。

18. 答案:A

解析:可燃液体达到闪点的温度时,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燃烧,但由于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仍较慢,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燃烧的损失,火焰很快在5s之内熄灭,呈现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易燃液体的温度比闪点温度高出1~5℃时,即会出现持续燃烧的着火现象。

19. 答案:D

解析: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当有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时,就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而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0. 答案:A

解析:可燃性混合物随着惰性介质含量的提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变窄,其爆炸危险性越小。

21. 答案:ABE

解析:可燃粉尘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但可燃粉尘的爆炸实际上是尘粒受热析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因此,与影响可燃气体燃爆危险性的因素相同,即提高温度,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提高可燃气体含量,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22. 答案:BC

解析:自热自燃是可燃物质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物理作用或生物作用发生热量,并聚热升温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受热自燃是可燃物质受外界加热(如火焰隔锅加热锅里的油,或可燃物距离炉子等热源太近等),使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它们都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23. 答案:ABC

解析:火炸药爆炸时之所以产生巨大威力,是因为它会产生大量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把气体加热至高温,使容积大大膨胀,而瞬间完成的反应高速度使气体容积来不及扩散,因而使压力骤增,可高达几十到数百大气压。

24. 答案:ABD

解析:根据GB 4968--1985《火灾分类》,A类火灾为固体火灾,因此,木材、棉麻和纸张,属于A类火灾。

25. 答案:AD

解析:除可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现象外,有些可燃固体受热能熔化成熔融状态,并挥发出可燃蒸气,如沥青、石蜡、硫等可熔化固体,也能发生内燃现象。

26. 答案:ABDE

解析:研究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对有效地控制烟气有重要意义。如由于建筑物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对研究高层建筑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有重要作用;还有燃烧气体的热膨胀力、浮力;通风系统的风机;电梯的活塞效应等,有利于根据烟气流动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烟气措施。

27. 答案:AC

解析:可燃液体的着火爆炸是蒸气而不是液体本身,所以爆炸极限应当以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来表示。但由于可燃蒸气的浓度与可燃液体的温度直接有关,即液体温度越高,挥发速度就越快,相应的蒸气浓度也就越高,所以在密闭容器里,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还可以用液体的温度极限来表示,如车用汽油的蒸气浓度极限为0.89%~5.16%,其液体温度极限为一39~一8℃。由于此特点,可以用温度计来显示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28. 答案:ABC

解析:遇水燃烧物质的危险等级是根据这类物质与水或酸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单位时间产生可燃气体的多少,以及产生热量的多少,划分为一级和二级危险品。

29. 答案:ACD

解析:绝热压缩是机械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日光照射属于光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而自燃、喷灯和化学反应热是由化学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

30. 答案:ADE

解析:燃烧三角形比较形象地表达了燃烧必须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构成燃烧系统)才会发生。

31. 答案:AC

解析: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逐渐与空气混合,逐渐烧掉,则发生稳定式燃烧,称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体在燃烧之前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动力燃烧或强力燃烧。

32. 答案:ABE

解析:干粉灭火剂对火灾有窒息、冷却、隔离和抑制等作用,具有不导电、不腐蚀、救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适宜扑救易燃液体火灾,遇水燃烧物质火灾以及油类火灾。但灭火后留有残渣。不宜扑救精密仪器和旋转电机的火灾。

33. 答案:ABCE

解析:碳化钙与水作用产生乙炔并放出热量,钠、钾与水作用产生氢气并放出热量,磷化钙与水作用产生磷化氢并放出热量,所以它们属于与水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

34. 答案:ACE

解析:遇水燃烧物质是指具有与水或酸接触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高热,该热量即能引起可燃气体着火爆炸这类性质的物质,碳化钙、锌和钠遇水或酸会产生乙炔或氢气,并放出热量,它们都具有上述性质,所以属于遇水燃烧危险品。

35. 答案:AD

解析:古斯塔夫提出的火灾危险度分析方法包括:首先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耐火等级以及可燃物的堆放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建筑物危险度分析;其次是对人员生命危险,财产损失和烟气危害性等危险性进行分析即建筑内危险度分析。

  • 关注公众号

  •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