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试卷
试题来源与互联网,我们严格保密一点考试用户的试题信息

情感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五

更新:2018-11-28    来源:图蓝一点

本文描述一点考试情感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五

情感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五

一、判断题

1. 情深义重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出处:晋.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著于人士之口。” 那~的也不过临风对月,洒泪悲啼。★清.曹雪芹《红楼

梦》第一百十三回

答案:正确 (1.0)


2. 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感到惊讶。

【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答案:正确 (1.0)


3. 六亲不认:六亲:指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跟任何亲属都不来往。有时指对谁也不讲情面。

【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我丢了差事云找他,他不惟不帮忙,反倒六亲不认了。”

答案:正确 (1.0)


4. 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答案:正确 (1.0)


5. 【缠绵缱绻】

【解释】:缠绵:心绪郁结;缱绻:难舍难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以后对饮对唱,缠绵缱绻。”

答案:正确 (1.0)


6. 侧隐之心:同情遭受不幸的人而引起的怜悯的心理。

【出处】出自《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答案:正确 (1.0)


7. 情投意洽

情感融洽,心意相通。亦作情投意合。指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关于情感的成语 出处: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二公

~,也都有了三分酒意。★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回

答案:正确 (1.0)


8. 【动之以情】

释义

用真情打动对方。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松口。”

答案:正确 (1.0)


9. 民怨沸腾:百姓的怨怒之情达到顶点。

出处 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八:“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腾,丧国亡身者。”

答案:正确 (1.0)


10. 眉高眼低:指脸上的表情、神色。形容从脸部表情上流露出来的待人好坏的态度。

出 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又不肯舍着这条身子作人奴婢,看人眉高眼低--却叫我把甚么奉养老母?”

答案:正确 (1.0)


11. 不为已甚:为:做;已甚;过火的事。指不做过分的事情。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答案:正确 (1.0)


12. 【肃然起敬】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南朝宋.sx《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

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答案:正确 (1.0)


13. 爱莫能助:莫:没有谁,不。语出《诗经》“爱莫助之”。(爱:隐藏)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同情。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答案:正确 (1.0)


14. 【凤协鸾和】

【解释】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出处】明.张凤翼 《红拂记.物色陈姻》:“想当时凤协鸾和,不料如今成话靶。”

答案:正确 (1.0)


15. 桀骜不驯:性情倔强暴烈,不顺从人,不服管教(桀骜:性情倔强暴烈)。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答案:正确 (1.0)


16. 【玉烛调和】 【释义】指天地四时之气和合调顺。也指夫妻感情融洽。

【出处】南朝.梁.萧统《七契》:“铜律应度,玉烛调和。”

答案:正确 (1.0)


17.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士子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现亦形容事成后心满意足的情态。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正确 (1.0)


18. 【哽咽难言】

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出处宋.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答案:正确 (1.0)


19. 【情深一网】

【解释】:一往:一直,始终。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答案:正确 (1.0)


20. 槁木死灰:槁:枯干。枯干的树木,冷了的炉灰。比喻毫无生气或心情极端消沉。

【出自】《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答案:正确 (1.0)





1. 答案:正确

2. 答案:正确

3. 答案:正确

4. 答案:正确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正确

8. 答案:正确

9. 答案:正确

10. 答案:正确

11. 答案:正确

12. 答案:正确

13. 答案:正确

14. 答案:正确

15. 答案:正确

16. 答案:正确

17. 答案:正确

18. 答案:正确

19. 答案:正确

20. 答案:正确

  • 关注公众号

  •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