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试卷
试题来源与互联网,我们严格保密一点考试用户的试题信息

历史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九

更新:2018-11-28    来源:图蓝一点

本文描述一点考试历史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九

历史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九

一、判断题

1. 韦编三绝 解释: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答案:正确 (1.0)


2. 惊弓之鸟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答案:正确 (1.0)


3. 赤膊上阵 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答案:正确 (1.0)


4. 害群之马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出处:宋.刘安世《尽言集.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

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答案:正确 (1.0)


5. 自相矛盾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答案:正确 (1.0)


6. 以邻为壑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处:《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答案:正确 (1.0)


7. 七擒七纵 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答案:正确 (1.0)


8. 根深蒂固 解释: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出处:《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答案:正确 (1.0)


9. 心服口服 解释: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答案:正确 (1.0)


10. 萧规曹随 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

若泰山,响若坻隤。”

答案:正确 (1.0)


11. 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答案:正确 (1.0)


12. 老骥伏枥 解释: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答案:正确 (1.0)


13. 敝帚自珍 解释: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

微亦自珍。”

答案:正确 (1.0)


14. 封金挂印 解释: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答案:正确 (1.0)


15. 阮囊羞涩 解释:比喻经济困难 出处: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答案:正确 (1.0)


16. 杀妻求将 解释: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答案:正确 (1.0)


17. 饱食暖衣 解释: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答案:正确 (1.0)





1. 答案:正确

2. 答案:正确

3. 答案:正确

4. 答案:正确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正确

8. 答案:正确

9. 答案:正确

10. 答案:正确

11. 答案:正确

12. 答案:正确

13. 答案:正确

14. 答案:正确

15. 答案:正确

16. 答案:正确

17. 答案:正确

  • 关注公众号

  •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