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七
一、判断题
1. 别开生面 解释: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出处: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答案:正确 (1.0)
2. 投鞭断流 解释: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答案:正确 (1.0)
3. 自相矛盾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答案:正确 (1.0)
4. 呕心沥血 解释: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答案:正确 (1.0)
5. 三顾茅庐 解释: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案:正确 (1.0)
6. 囫囵吞枣 解释: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答案:正确 (1.0)
7. 当务之急 解释: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答案:正确 (1.0)
8. 韦编三绝 解释: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答案:正确 (1.0)
9. 精忠报国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
肤理。”
答案:正确 (1.0)
10. 夜郎自大 解释: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答案:正确 (1.0)
11. 弃甲曳兵 解释: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答案:正确 (1.0)
12. 泰山北斗 解释:。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答案:正确 (1.0)
13. 死于非命
解释; 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处:《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答案:正确 (1.0)
14. 不动声色 解释: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品格类
答案:正确 (1.0)
15. 百舍重茧 解释: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出处:《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
答案:正确 (1.0)
16. 投井下石 解释: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答案:正确 (1.0)
17. 丢盔弃甲 解释: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答案:正确 (1.0)
1. 答案:正确
2. 答案:正确
3. 答案:正确
4. 答案:正确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正确
8. 答案:正确
9. 答案:正确
10. 答案:正确
11. 答案:正确
12. 答案:正确
13. 答案:正确
14. 答案:正确
15. 答案:正确
16. 答案:正确
17. 答案:正确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