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 决一死战: 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答案:正确 (1.0)
2. 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出处:《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答案:正确 (1.0)
3. 如箭在弦:意思是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出处: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答案:正确 (1.0)
4. 风吹草动: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答案:正确 (1.0)
5. 再衰三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出处: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
答案:正确 (1.0)
6.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答案:正确 (1.0)
7. 打草惊蛇: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明.郞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答案:正确 (1.0)
8. 楚河汉界: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答案:正确 (1.0)
9. 关门捉贼:贼:小偷;把门关上,才能将进屋偷东西的盗贼捉住。用在军事上指对于小股敌人也可采用包围、断后的办法来围歼的战术。这一
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二计; 出处:“关门捉贼”的语源无可远考。大概最初的出处为《三十六计》。古人按语说: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
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
答案:正确 (1.0)
10. 突然袭击: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 出处:胡雪《惊人相似的一幕》:“使用的战术差不多,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
答案:正确 (1.0)
11. 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答案:正确 (1.0)
12.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元曲选.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趋被掳。”
答案:正确 (1.0)
13. 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
答案:正确 (1.0)
14.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答案:正确 (1.0)
15. 缓兵之计: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答案:正确 (1.0)
16.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答案:正确 (1.0)
17.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锋利得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锐气来势凶猛,无法抵挡; 出处:北宋.欧阳修《五代史记.杂传.王峻传》:“峻屏左右谓守素曰:‘晋州城坚不可近,而刘旻兵锐亦未可当,臣所以留此者,非怯也,盖
有待尔?’”
答案:正确 (1.0)
18.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答案:正确 (1.0)
19. 不战而屈人之兵: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答案:正确 (1.0)
20. 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答案:正确 (1.0)
21.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禹知天下之叛也,乃环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
国。”
答案:正确 (1.0)
22. 势如破竹: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答案:正确 (1.0)
1. 答案:正确
2. 答案:正确
3. 答案:正确
4. 答案:正确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正确
8. 答案:正确
9. 答案:正确
10. 答案:正确
11. 答案:正确
12. 答案:正确
13. 答案:正确
14. 答案:正确
15. 答案:正确
16. 答案:正确
17. 答案:正确
18. 答案:正确
19. 答案:正确
20. 答案:正确
21. 答案:正确
22. 答案:正确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