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三
一、判断题
1. 多愁善感:善:好(hà?)经常忧愁,容易感伤。形容感情脆弱。
出 处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答案:正确 (1.0)
2. 【情孚意合】
【解释】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同“情投意合”。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
答案:正确 (1.0)
3. 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伤感。 (1.0)
4. 【伉俪情深】
伉俪:夫妻,配偶。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出处 明.沈得符《万历野获编》:“盖圣德仁厚,加以中宫前后同忧患者积年,伉俪情更加笃挚。”
答案:正确 (1.0)
5. 太上忘情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描写情感的成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清.林觉民
《与妻书》
答案:正确 (1.0)
6.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释义】倾盖:停下车子,指初次相逢。指相识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有的刚认识,却象老友一样。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
答案:正确 (1.0)
7. 乐而不荒
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同“乐而不淫”。—— 描写情感的成语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
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宜。”杜预注:“节之以礼。”
答案:正确 (1.0)
8. 【玉烛调和】 【释义】指天地四时之气和合调顺。也指夫妻感情融洽。
【出处】南朝.梁.萧统《七契》:“铜律应度,玉烛调和。”
答案:正确 (1.0)
9. 【愁红惨绿】
释 义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出 处 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辛弃疾《鹧鸪天.赋牡丹》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
”
答案:正确 (1.0)
10. 【薄情无义】
【解释】:薄:淡薄。感情淡薄,没有情义。常指对于生离死别的事无动于衷。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宝玉听了自思道:‘谁知这样一个人,这样薄情无义呢!’”
答案:正确 (1.0)
11. 【情随境变】 解释: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变化。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答案:正确 (1.0)
12. 【爱憎无常】 解释:爱和恨的感情变化不定,叫人捉摸不透。 出处:《资治通鉴.太宗明皇帝泰始元年》:“主上狂暴如此,祸乱不久,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且若人爱憎无常,猜忍特甚,
答案:正确 (1.0)
13. 【飞眼传情】
【解释】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我们也少不得对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说我们飞眼传情了,少不得更亲近点。”
答案:正确 (1.0)
14. 楚楚可怜:原指幼松丛生柔弱可爱,后形容姿态娇美妩媚,令人怜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答案:正确 (1.0)
15. 插科打诨:穿插进一些逗趣的动作、表情或话语(科: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恢谐逗趣的话)。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答案:正确 (1.0)
16. 【哀感中年】
【解释】: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答案:正确 (1.0)
17. 【情投契合】
【解释】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同“情投意合”。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答案:正确 (1.0)
18. 【热情洋溢】 【解 释】:[答案:正确
2] 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 【出 处】: [答案:正确
2] 曹靖华《罗汉岭前吊秋白》:“对全世界来说,这些热情洋溢的报导,正是拨云雾而见青天啊!”
答案:正确 (1.0)
19. 【水乳之契】 【释义】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至伏肘腋之间,而为心腹之大患,托水乳之契,而藏钩距之深谋,则不知者或多矣。”
答案:正确 (1.0)
20. 【肃然起敬】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南朝宋.sx《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
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答案:正确 (1.0)
1. 答案:正确
2. 答案:正确
3. 答案:正确
4. 答案:正确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正确
8. 答案:正确
9. 答案:正确
10. 答案:正确
11. 答案:正确
12. 答案:正确
13. 答案:正确
14. 答案:正确
15. 答案:正确
16. 答案:正确
17. 答案:正确
18. 答案:正确
19. 答案:正确
20. 答案:正确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