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十
一、判断题
1. 名正言顺 解释: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答案:正确 (1.0)
2. 安堵如故 解释: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答案:正确 (1.0)
3. 邯郸学步 解释: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答案:正确 (1.0)
4. 萧规曹随 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
若泰山,响若坻隤。”
答案:正确 (1.0)
5. 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
,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答案:正确 (1.0)
6. 暗度陈仓 解释: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答案:正确 (1.0)
7. 纸上谈兵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
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答案:正确 (1.0)
8. 奇货可居 解释: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答案:正确 (1.0)
9. 草木皆兵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
?’怃然有惧色。”
答案:正确 (1.0)
10. 以邻为壑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处:《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答案:正确 (1.0)
11. 负荆请罪 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正确 (1.0)
12. 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答案:正确 (1.0)
13. 敝帚自珍 解释: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
微亦自珍。”
答案:正确 (1.0)
14. 投井下石 解释: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答案:正确 (1.0)
15. 东拉西扯 解释: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答案:正确 (1.0)
16. 一鼓作气 解释: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正确 (1.0)
17. 五尺之童 解释:指尚未成年的儿童 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答案:正确 (1.0)
1. 答案:正确
2. 答案:正确
3. 答案:正确
4. 答案:正确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正确
8. 答案:正确
9. 答案:正确
10. 答案:正确
11. 答案:正确
12. 答案:正确
13. 答案:正确
14. 答案:正确
15. 答案:正确
16. 答案:正确
17. 答案:正确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