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煤、柴)油加氢装置操作高级工手机考试在线题库(某海油)三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板式换热器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A、可直接在新工艺管线上使用,免清洗管道
B、冷热介质进出接管可任意连接
C、投用前检查压紧螺栓是否松动
D、再次投用应水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2 .5 倍
2. 反应系统进行紧急泄压试验时,床层压降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1.0)
A、防止催化剂破碎
B、防止循环机压缩比过高
C、防止反应系统产生漏点
D、确认紧急泄压孔板是否符合要求
3. 目前采用的卧管立式炉的特点是( )。 (1.0)
A、占地面积小
B、热负荷小
C、传热均匀
D、平均热强度小
4. 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离心压缩机的叶轮可分为焊接叶轮、铆接叶轮和( )。 (1.0)
A、开式叶轮
B、圆弧叶轮
C、电蚀加工叶轮
D、后弯式叶轮
5. 常温情况下,为快速检测出换热器的外漏点,最常用的方法是( )。 (1.0)
A、听声音
B、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检测
C、肥皂水气密
D、观测压力降
6. 加热炉管材渗碳目的是提高管材的( )、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1.0)
A、硬度
B、强度
C、挠度
D、韧度
7. 关于催化剂预硫化进油时应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0)
A、进油前系统压力要升到位
B、氢气循环已建立
C、系统气密合格
D、反应加热炉未点火升温
8. 有的分程控制系统有安全区间,其作用是( )。 (1.0)
A、防止超压
B、避免阀门频繁动作
C、避免阀门同时动作
D、仪表保护
9. \加热炉炉管发生偏流,易造成炉管( )。 (1.0)
A、垢下腐蚀
B、露点腐蚀
C、结焦
D、冲刷腐蚀
10. 提高反应温度,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 (1.0)
A、活性分子增加
B、降低活化性
C、吸热反应
D、放热反应
11. 为防止加氢反应器出现“氢脆”现象,在停工过程中应进行( )。 (1.0)
A、酸洗
B、碱洗
C、恒压解氢
D、恒温解氢
12. 下列选项中,不会造成反应床层超温的是( )。 (1.0)
A、反应注水泵停运
B、循环氢压缩机停运
C、急冷氢中断
D、反应进料泵停运
13. 关于板式换热器的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0)
A、清洗时可以不用解体
B、冷热介质进出接管需按板片标记连接
C、非换向板片有损坏,可拆相临板片后继续使用
D、换向板片损坏,拆下并调整压紧螺栓可继续使用
14. 下列选项中,不是高压串低压现象的是( )。 (1.0)
A、新氢用量增加
B、低分压力迅速上升
C、系统压力下降
D、低分温度上升
15. 反应系统抽真空器一般设置于( )。 (1.0)
A、热高压分离器
B、反应器
C、冷高压分离器
D、循环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
16. 火炬系统停工吹扫时,与其连接的安全阀( )。 (1.0)
A、一并参与吹扫
B、单独吹扫
C、不参与吹扫
D、拆除内件后吹扫
17. 正在运行中的工艺装置,从设备、建筑物最外部边缘起向外延伸5米至20米以内的区域动火属于( )。 (1.0)
A、一级动火
B、二级动火
C、三级动火
D、特级动火
18. 加氢精制装置催化剂床层压降超过设计值后的处理方法是( )。 (1.0)
A、停工换剂
B、提高空速
C、降低反应压力
D、提高反应压力
19. 在紧急情况下,外操现场关闭高分至低分紧急切断阀的最迅速方法是( )。 (1.0)
A、三取二液位低低联锁动作
B、现场切断风源
C、手轮关闭
D、联系仪表给三取二模拟信号
20. 在加热炉烟气中SO3和水蒸汽共同在( )冷凝成稀硫酸从而产生腐蚀。 (1.0)
A、高温部位
B、低温部位
C、火嘴段
D、对流段
21. 加氢装置首次开工进行紧急泄压试验时,与装置泄压导致的联锁信号应( )。 (1.0)
A、全部投用
B、全部旁路
C、部分投用
D、没有规定
22. 分馏塔压力波动时,对塔底产品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1.0)
A、初馏点
B、干点
C、杂质含量
D、闪点
23. 加氢反应器床层一般设计为多段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1.0)
A、易控制温升
B、便于催化剂装填
C、改善物流分配
D、减少压降
24. 对不需检修的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内充微正压氮气进行保护,是防止( )的有效方法。 (1.0)
A、连多硫酸腐蚀
B、氢腐蚀
C、回火脆化
D、碱脆
25. 关于加氢精制反应器的温度控制要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0)
A、控制进口温度
B、控制床层温度
C、床层各点温度的监视
D、以控制器壁温度为主要手段
26. 剖视图的剖切符号为断开的( )线。 (1.0)
A、细实
B、点划
C、虚
27. 反应系统停工降温时要分析循环氢中的一氧化碳,目的是( )。 (1.0)
A、防止氢纯度过高
B、防止产生羰基镍
C、防止催化剂自燃
D、防止甲烷化反应
28. 动火过程中,氧气瓶与乙炔瓶与明火的最小距离是( )米。 (1.0)
A、5
B、8
C、10
D、12
29. 关于离心式压缩机的开车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0)
A、经过临界转速时应快速通过
B、在升速过程中发现振动过大,只要不联锁,可继续升速
C、全开防喘振阀,随气体的增加,再逐渐关小
D、确认入口分液罐无液,或排尽后引工艺介质入机体
30. 原料油罐压力控制方式一般采用( )方式。 (1.0)
A、分程控制
B、单回路控制
C、串级控制
D、递推控制
二、判断题
31. 加氢装置的高温高压临氢系统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 ) (1.0)
32. 紧急泄压试验时,密切注意各床层差压,反应器差压超过0.5MPa时,应停止泄压。( ) (1.0)
33. 加强平稳操作,确保各分支出口温度的均衡,如进炉介质流量偏低,应降温操作。( ) (1.0)
34. 冷换设备在开工过程中须进行热紧。( ) (1.0)
35. 原料大量带水会对系统压力造成较大的波动,对催化剂没有影响。( ) (1.0)
36. 分馏塔的压力升高沸点也就升高,组分的分离变得更加容易。( ) (1.0)
37. 加热炉因结焦发生炉管偏流后,最有效的措施提高循环氢量将焦子带出。( ) (1.0)
38. 发现加氢原料带水严重时,应立即切断反应进料,分馏系统改短循环,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 (1.0)
39. 加氢催化剂卸剂时只要把床层温度降低到安全温度即可,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 (1.0)
40. 物料平衡只针对整个装置,单个设备不存在物料平衡。( ) (1.0)
41. 分馏塔的物料平衡主要体现了塔产品的质量及损失情况。( ) (1.0)
42. 蒸汽带水或叶片结垢都可能引起循环氢压缩机轴位移过大。( ) (1.0)
43. 设备硫化亚铁钝化操作要在设备蒸汽吹扫前进行。( ) (1.0)
44. 反应器内部出口收集器的作用是支撑下部催化剂,导出反应物料并阻止催化剂的跑损。( ) (1.0)
45. 一般燃料中含有少量的硫,燃烧后生成的硫化物被高温氧化并与水蒸气化合凝结到炉子尾部受热面上就会发生高温硫酸腐蚀。( ) (1.0)
46. 装置升温升压时,要保证反应器壳壁在93℃以下所受的拉应力不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20%。( ) (1.0)
47. 在离心压缩机升速过程中发现振动过大,应降低转速直至消除,延长暖机时间,若无法消除应停机处理。( ) (1.0)
48.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体积小,重量轻,一般可直接装在对流室顶部,也可放在地面。( ) (1.0)
49. 压缩机干气密封面上的螺旋凹槽位于静环上。( ) (1.0)
50. 催化剂密相装填密度的大小取决于装填速度和密相装填器喷嘴到催化剂料面的距离。( ) (1.0)
1. 答案:C
2. 答案:A
3. 答案:C
4. 答案:C
5. 答案:C
6. 答案:A
7. 答案:D
8. 答案:B
9. 答案:C
10. 答案:A
11. 答案:D
12. 答案:A
13. 答案:D
14. 答案:D
15. 答案:D
16. 答案:C
17. 答案:B
18. 答案:A
19. 答案:B
20. 答案:B
21. 答案:B
22. 答案:A
23. 答案:A
24. 答案:A
25. 答案:D
26. 答案:D
27. 答案:B
28. 答案:C
29. 答案:B
30. 答案:A
31. 答案:正确
32. 答案:错误
解析:紧急泄压试验时,密切注意各床层差压,反应器差压超过0 .4 MPa时,应停止泄压。
33. 答案:正确
34. 答案:正确
35. 答案:错误
解析:原料大量带水不仅对系统压力造成较大的波动,而且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强度也有很大损伤。
36. 答案:错误
解析:分馏塔的压力升高沸点也就升高,组分的分离变得更加困难。
37. 答案:错误
解析:加热炉因结焦发生炉管偏流后,最有效的措施是停工清焦。
38. 答案:错误
解析:发现加氢原料带水严重时,应立即降低反应进料,同时加强原料罐和中间罐的脱水,必要时进行换罐操作。
39. 答案:错误
解析:由于在未再生加氢催化剂卸剂过程存在FeS自燃的危险,所以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0. 答案:错误
解析:物料平衡不只针对整个装置,单个设备也存在物料平衡。
41. 答案:错误
解析:分馏塔的汽液相平衡主要体现了塔产品的质量及损失情况。
42. 答案:正确
43. 答案:正确
44. 答案:正确
45. 答案:错误
解析:会发生低温硫酸腐蚀。
46. 答案:正确
47. 答案:正确
48. 答案:正确
49. 答案:错误
解析:压缩机干气密封面上的螺旋凹槽位于动环上。
50. 答案:正确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