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 )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1.0)
A、及时、准确、合法
B、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C、公开、公正、公平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 某工程公司所属二级单位编制的应急处置预案批准发布人是那级领导?( ) (1.0)
A、主管安全的副经理
B、主管生产的副经理
C、公司经理
D、公司书记
3. 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每年的( )为环境日。 (1.0)
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4.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 (1.0)
A、持续健康
B、持续改进
C、健康环保
D、持续有效
5. 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分几级?( ) (1.0)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6. 危险作业时,应由( )亲自或委派他人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防范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1.0)
A、作业人员
B、作业申请人
C、审批人员
D、监督人员
7. 工作前安全分析包括以下( )步骤。 (1.0)
A、识别工作任务
B、划分作业步骤
C、识别每步骤危害
D、评估每一危害的风险
E、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F、沟通与审批
G、以上都有
8. 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 (1.0)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监察
C、环境监测
9. 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和有关部门备案。 (1.0)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0.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因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 )承担责任。 (1.0)
A、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
B、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
C、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D、从业人员
11. 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 )连续处罚。 (1.0)
A、日
B、月
C、周
12. 触电事故的种类按事故构成方式分为电伤和( )两种类型。 (1.0)
A、电光眼
B、电击
C、皮肤金属化
13. 动火完工后,监护人员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 )存在方可撤离。 (1.0)
A、火种
B、易燃物
C、危险品
14. 《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 )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0)
A、专业管理人员
B、注册安全工程师
C、专业技术人员
D、专业知识人员
15. 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的比例为( )。 (1.0)
A、1∶5
B、2∶15
C、2∶30
二、判断题
16.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可先开工再补办环境评价。 (1.0)
17. 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可直接拘留其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0)
18. 某班组在实施某项危险作业前,按规定开展了工作前安全分析,但施工中因有其它任务,分出一半人员去进行其它作业,剩余人员继续从事该项危险作业,作业负责人认为已经开展过了工作前安全分析,并办理了相应许可,没必要再开展一次工作前安全分析,继续带领剩余人员作业。 (1.0)
19. 现场应做到所有电线无裸露各种开关、导线必须与用电设备功率相匹配。 (1.0)
20. 在作业期间应将环境保护纳入日常巡检中。 (1.0)
21.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的统称。 (1.0)
22. 当空气呼吸器发出报警声时,使用者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离开现场。 (1.0)
23. 某些钻井液处理剂高温热分解可产生硫化氢。 (1.0)
24. 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1.0)
25. 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2吨的行为应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1.0)
26.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即可,从业人员可按要求自行佩戴。 (1.0)
27.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1.0)
28. 对骨折断端穿出伤口外者,应立即将其纳回伤口内,以免引起感染和伤口扩大。 (1.0)
29.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0)
30. 任何人不得在未正确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从事高处作业。 (1.0)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