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穿着拖鞋进入车间工作会导致( )。 (1.0)
A、行动敏捷
B、方便舒适
C、脚部受伤
2. 特种作业人员须经( )合格取得操作许可证者,方可上岗。 (1.0)
A、.专业技术培训考试
B、.领导考评
C、.文化考试
3. 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 (1.0)
A、下风位置
B、上风或侧风位置
C、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
4. 下面属于氧气呼吸器正确使用方法的是( ) (1.0)
A、将旋阀上提,戴上面罩;
B、将旋阀上提,顺时针旋转一圈,按几次手动补给,以排除器内废气,正确带好腰带、背带,戴上面罩;
C、将旋阀上提,逆时针旋转一圈,按几次手动补给,以排除器内废气,正确带好腰带、背带,戴上面罩;
D、以上都不对。
5. 发生电器火灾时应使用( )进行扑救。 (1.0)
A、水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6. 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有( ) (1.0)
A、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
B、压力表.炉门.炉条
C、安全阀.液位计.风机
7. 可燃液体表面上挥发产生并积聚足够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 )。 (1.0)
A、燃点
B、闪点
C、沸点
8. LNG(液化天然气) 虽然是在低温状态下储存、气化,但和管输天然气一样,均为常温气态应用,这就决定了LNG潜在的危险性,下列不属于LNG潜在危险性的是() (1.0)
A、化学腐蚀的危险性
B、低温的危险性
C、火灾的危险性
D、BOG(蒸发气体)的危险性
9. 氧气呼吸器在使用前,应检查氧气压力大于( )atm。 (1.0)
A、80
B、100
C、30
10. 当被烧伤或烫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 (1.0)
A、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B、迅速包扎
C、不用管
11. 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 )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1.0)
A、一年
B、两年
C、半年
12. 作业过程防火就是依据物质( ),设法消除控制其中一个要素,从而避免“三要素”同时出现和形成“燃烧组合”。 (1.0)
A、燃烧一要素原理
B、燃烧二要素原
C、燃烧三要素原理
13. 我公司用的5#虑毒罐的颜色及保护的介质是( ) (1.0)
A、灰色,防氨.硫化氢
B、白色,防氨.硫化氢
C、白色,防一氧化碳
D、黄色,防酸性气体
14. 生产现场设备、设施的转动部件必须安装(),否则不准使用。 (1.0)
A、探测装置
B、停车装置
C、牢固的防护罩
D、散热装置
15. 国家实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 (1.0)
A、企业法定代表人
B、操作人员
C、安全管理部门人员
D、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6. 常见的点火源有( ) (1.0)
A、明火.电火花 摩擦或撞击火花.雷电火花.
B、光.射线.
C、化学反应热.
D、高温表面.压缩升温等
17.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作用就是传递安全信息,是化学品( )的指导性文件。 (1.0)
A、安全生产
B、安全流通
C、安全使用
D、买卖
18. 预防伤亡事故主要从以下方面抓起:() (1.0)
A、消灭不安全因素和违章
B、推行安全生产确认制
C、事故调查
D、改变安全方面的无知状态
E、消除不安全状态(隐患)
F、计算经济损失
19.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储存、经营场所必须动火时,应按动火审批手续输办理动火证。动火证应当注意() 等内容。 (1.0)
A、动火地点
B、动火时间
C、动火人
D、现场监护人和批准人
E、防火措施
20.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 (1.0)
A、控制危险源
B、抢救受害人员
C、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D、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
21. “化学品安全标签”根据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和类别,用( )三个词分别进行危害程度的警示。 (1.0)
A、“危险”
B、“警告”
C、“注意”
D、“小心”
三、判断题
22. 厂区内严禁吸烟、携带火种。( ) (1.0)
23. 作业人员必须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 (1.0)
24.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备案。 (1.0)
25.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服从生产”的原则。 (1.0)
26. 安全标志是不能代替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 (1.0)
27. 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作用所有装置(如安全阀、防护罩、灭火器、报警器等)总称安全防护设施。 (1.0)
28. 测量仪表的精度值越大,精度越高。 (1.0)
29. 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是5.0%~15.0%,也就是说,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5.0%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1.0)
30.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1.0)
31.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但可能燃烧。( ) (1.0)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