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技能操作人员)通用安全知识技能在线考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 小王在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中受到重伤,但经过事故调查,小王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违章作业,则该生产经营单位无须承担民事责任。 (1.0)
A、正确
B、错误
2.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1.0)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3年
3. 以下哪种情况不宜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1.0)
A、触电后停止呼吸的
B、高处坠落后停止呼吸的
C、硫化氢中毒停止呼吸的
D、落水后停止呼吸的
4. 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是()。 (1.0)
A、点眼药
B、立即打开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C、马上到医院看急诊
D、用毛巾擦拭
5.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0)
A、正确
B、错误
6. 依据《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用火监护人监火时应佩戴明显标志。 (1.0)
A、正确
B、错误
7. 依据《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受限空间取样分析,监测结果如有()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1.0)
A、1
B、2
C、3
D、4
8. 按照《中国石化盲板抽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在有毒介质的管道、设备上进行盲板抽堵作业,应尽可能降低系统压力,作业点应为()。 (1.0)
A、低压
B、高压
C、负压
D、常压
9. 用人单位应当督促劳动者在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前,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确保外观完好、部件齐全、功能正常。 (1.0)
A、正确
B、错误
10. 依据《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用火过程中,用火监护人可以短时离开现场,不必收回用火人的用火许可证,但需暂停用火。 (1.0)
A、正确
B、错误
11. 依据《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停工期间,应在入口处设置警告牌,严禁入内,并采取措施防止人员误进。 (1.0)
A、正确
B、错误
12. 当发现有人员煤气中毒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 (1.0)
A、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并将病人送到新鲜空气环境
B、在现场拨打电话求救
C、在现场马上给伤员做人工呼吸
D、等待其他救援人员到场后一起施救
13. 依据《中国石化变更安全管理规定》,清扫容器、管线或其它设备,不属于变更管理范围的事项。 (1.0)
A、正确
B、错误
14. 依据《中国石化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起重作业按指挥人员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均应立即执行。 (1.0)
A、正确
B、错误
15. 依据《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为保证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釆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釆取强制通风,管道送风前应对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向内充氧气。 (1.0)
A、正确
B、错误
16.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系统。 (1.0)
A、呼吸
B、神经
C、味觉
D、听觉
17. 依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手册》,各作业班组在接班前应进行安全告知;访客和临时外来人员应有正式的安全告知方式。 (1.0)
A、正确
B、错误
18. 依据《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严禁携带手机等非防爆通讯工具和其他非防爆器材。 (1.0)
A、黑色金属工具
B、铁质工具
C、防爆工具
D、钢制工具
19. 依据《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用火分析,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用火作业,设备内氧含量不应超过()。 (1.0)
A、19.5%
B、21.5%
C、23.5%
D、24.5%
20. 依据《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申请,由()提出许可申请,填报许可证。 (1.0)
A、施工单位
B、基层单位
C、监理单位
D、安全管理部门
21. 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时,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1.0)
A、正确
B、错误
22. 楼梯、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1.0)
A、正确
B、错误
23. 《消防法》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 (1.0)
A、正确
B、错误
24. 按照《中国石化动土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在沟(槽、坑)下作业,两人以上同时挖土时应相距()以上,防止工具伤人。 (1.0)
A、2米
B、3米
C、4米
D、5米
25. 轻质油罐底出现漏洞时,应采用()方式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1.0)
A、压油
B、注水
C、倒油
D、边压边用
26. 工作场所内存在多个产生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临近的作业岗位可以共用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告知卡。 (1.0)
A、正确
B、错误
27.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1.0)
A、正确
B、错误
28. 依据《中国石化盲板抽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盲板抽堵作业,盲板应加在有物料来源阀门的另一侧。 (1.0)
A、正确
B、错误
29. 依据《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作业环境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 (1.0)
A、6
B、12
C、24
D、36
30. 《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安全风险分别用()颜色标示。 (1.0)
A、红、橙、黄、绿
B、红、橙、蓝、绿
C、红、橙、黄、蓝
D、红、黄、蓝、绿
31. 依据《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用火分析要求,当设备、容器内有夹套、填料、衬里、密封圈等,有可能释放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采样分析合格后超过()用火的,须重新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用火。 (1.0)
A、1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1小时
32. 火场中防止烟气危害最简单的方法是:()。 (1.0)
A、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低姿势沿疏散通道逃生
B、大声呼救
C、跳楼或窗口逃生
D、乘坐电梯逃生
33.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承担。 (1.0)
A、个人
B、家庭
C、用人单位
D、政府
34. 依据《中国石化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时,应经作业审批人员同意,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重新组织脚手架等验收。 (1.0)
A、正确
B、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35. 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劳动者有权在正式上岗前从用人单位获得下列资料:()。 (1.0)
A、作业场所使用的有毒物品的特性、有害成分、预防措施、教育和培训资料
B、有毒物品的标签、标识及有关资料
C、有毒物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D、可能影响安全使用有毒物品的其他有关资料
36.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要求,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措施。 (1.0)
A、轮换作业
B、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
C、减轻劳动强度
D、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
37.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0)
A、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B、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C、拒绝治疗的
D、工伤复发
38. 依据《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受限空间作业要实行“三不进入”,即()。 (1.0)
A、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
B、监护人不在场不进入
C、项目经理不在现场不进入
D、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入
39. 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单位员工宿舍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 (1.0)
A、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B、车间、商店、仓库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C、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D、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40. 依据《中国石化动土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动土作业包括中国石化生产运行区域(含生产生活基地)的地下管道、电缆、电信、隐蔽设施等影响范围内,以及在交通道路、消防通道上进行的()以上的作业。 (1.0)
A、挖土
B、打桩
C、钻探
D、坑探地锚入土深度在0.5米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A
6. 答案:A
7. 答案:A
8. 答案:D
9. 答案:A
10. 答案:B
11. 答案:A
12. 答案:A
13. 答案:A
14. 答案:A
15. 答案:A
16. 答案:B
17. 答案:A
18. 答案:C
19. 答案:C
20. 答案:B
21. 答案:A
22. 答案:A
23. 答案:A
24. 答案:A
25. 答案:B
26. 答案:A
27. 答案:A
28. 答案:A
29. 答案:B
30. 答案:C
31. 答案:D
32. 答案:A
33. 答案:C
34. 答案:A
35. 答案:ABCD
36. 答案:ABCD
37. 答案:ABC
38. 答案:ABD
39. 答案:ABCD
40. 答案:ABCD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