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安全技术考试题2

更新:2018-07-25    来源:图蓝一点
本文描述一点考试人机工程安全技术考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 维修性设计中的简化设计目的是简化( )的工作,降低对( )的技能要求。 (1.0)

A、使用与维修人员,使用与维修人员

B、维修人员,使用人员

C、使用人员,维修人员

D、维修人员,维修人员


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即:( )。 (1.0)

A、以人类为中心——以机械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系统为中心

B、以机械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C、以机械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D、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机械为中心


3. 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下列( )不正确。 (1.0)

A、高温、强辐射型作业

B、高温、高湿型作业

C、夏季露天作业

D、高湿、强辐射型作业


4. 串联系统可靠性( ) 。 (1.0)

A、大于同样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B、大于组成单元的可靠性

C、大于同样单元组成的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D、以上三个说法都不正确


5. 保证机械本质安全的机械安全技术是( )。 (1.0)

A、基础技术

B、工程设计技术

C、管理技术

D、支撑技术


6.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们从远处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 )。 (1.0)

A、黄、绿、红、白

B、红、黄、绿、白

C、白、黄、绿、红

D、红、绿、黄、白


7. 长时间单调、乏味、紧张的作业,持续的精神压力,对工作不感兴趣、工作中心情不愉快等因素,会促使作业( )疲劳的发生或加重。 (1.0)

A、肌肉

B、精神

C、神经

D、关节


8. 机械设备的有效寿命是指( )。 (1.0)

A、机械设备的早期失效期阶段

B、机械设备的偶然失效期阶段

C、机械设备的损耗失效期阶段

D、机械设备的三个失效期之和的时间


9. 机械设计应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要求对预定在有爆炸隐患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并在机械设备的液压装置中使用( )液体。 (1.0)

A、阻燃和无毒

B、阻燃和低毒

C、低闪点

D、可燃和无毒


10. 用脚操作主要是完成较重负荷的控制工作。脚的出力角度不同,产生的足蹬力不同。当膝部屈曲大约( )度时,可产生最大足蹬力。 (1.0)

A、90

B、120

C、160

D、180


11. 人们用于改变机电设备工作状态的装置称( )。 (1.0)

A、显示器

B、控制器

C、联结器

D、通讯装置


12. 人机系统发生事故原因很多,但主要是( )。 (1.0)

A、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良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C、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磨损和状态恶化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

D、环境的不良状态和物的不安全行为


13. 人机界面的设计中,对于操纵手柄的设计应适应手掌的生理特点。首先要求( )。 (1.0)

A、手柄形状要丝毫不差地贴合于手的握持空间,尤其是要紧贴掌心。

B、手柄形状要避免丝毫不差地贴合于手的握持空间,尤其不要紧贴掌心。

C、手柄的着力和振动方向要集中于掌心。

D、手柄的着力和振动方向要集中于指骨间肌。


14. 人机系统中显示板的布局应该( )。 (1.0)

A、显示板面的布置应在人的最大视觉范围内(左右1200,上550~600,下700~750)

B、显示板面的布置应在人的最佳视觉范围内(1.5 0~30)

C、显示板面的布置应在人的有效视觉范围内(左右150~200;上300,下400)

D、显示板面的布置在什么范围内根据显示板的功能不同而不同


15. 人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减少使用中人的差错,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点以提高机械设备的( )。 (1.0)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安全性    D。有效性


16. 人体测量学主要研究人体测量和观察方法,通过人体( )测量探讨人体的特征、类型、变异和发展的规律,这也是人类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常有人体静态测量和人体动态测量两种常用方法。 (1.0)

A、宏观与微观

B、整体和局部

C、内部与外部

D、精确和模糊


17. 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设备的故障总数与未发生故障的设备数之比称为( )。 (1.0)

A、故障率

B、瞬时故障率

C、不可靠度

D、平均故障率


18. 导致伤害事故的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其中控制伤害事故发生最根本的是( )。 (1.0)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D、三个方面都是


19. 具有正常听力的人能够感觉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16~20000Hz,人到25岁左右时,对15000Hz以上频率的灵敏度显著降低,当频率高于15000Hz时,听力开始向下移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感受的上限逐年连续降低。但是,对于频率小于( )的声音,听觉灵敏度几乎不受年龄的影响。 (1.0)

A、500Hz

B、1000Hz

C、2000Hz

D、5000HZ


20. 本质安全指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在机械设备的( )就采取本质安全的技术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 (1.0)

A、设计阶段

B、制造阶段

C、使用阶段

D、安装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21. 实际工作中,人机系统的显示装置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分类,其中包括--。 (1.0)

A、仪表显示器

B、视觉显示器

C、音响显示器

D、听觉显示器

E、触觉显示器


22. 下列属于机械设备结构可靠性设计要点的是( )。 (1.0)

A、冗余设计

B、结构安全设计

C、耐环境设计

D、人机界面设计

E、简单化和标准化设计


23. 机械安全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 (1.0)

A、在机械设备预定使用期间内执行预定功能时,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

B、机械设备在可预见的误用时,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

C、机械设备在预定使用期间,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

D、机械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可预见的非正常情况下任何风险事故时机器是安全的

E、机械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其安全装置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24. 生理性疲劳除与劳动速度、强度和身心活动简单的因素有关外,还与( )工作环境因素有关。 (1.0)

A、劳动方式

B、持续时间

C、温度

D、照明

E、色彩


25. 表面缺陷探伤技术包括( )。 (1.0)

A、磁粉探伤

B、渗透探伤

C、涡流探伤

D、超声探伤

E、温度探伤


26. 从形态和功能上可将人的机体划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共九个子系统。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的沟通主要是通过( )。 (1.0)

A、神经系统

B、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

C、循环系统

D、运动系统和循环系统

E、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27. 控制器和显示器的配置要满足空间兼容性。控制器应与其相联系的显示器紧密布置在一起,最好布置在显示器的( )。 (1.0)

A、上方

B、下方

C、左方

D、右方

E、以上答案均正确


28. 在劳动者、机器设备和作业环境这三者组成的系统中,从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和劳动科学诸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称为( )。 (1.0)

A、系统工程学

B、工程心理学

C、劳动经济学

D、人机工程学

E、人体测量学


29. 人与机的特性相差很大,将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合理匹配,从而构成安全与高效的人机系统。人机匹配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 )方面。 (1.0)

A、显示器与人的信息感觉通道的匹配

B、控制器与人的运动反应特性的匹配

C、显示器与控制器之间的匹配

D、环境条件与机械设备使用条件的匹配

E、环境条件与人的生理特点的匹配


30. 实际工作中,根据操纵方式可将人机系统的控制装置分为( )。 (1.0)

A、开关控制器

B、手动控制器

C、制动控制器

D、脚动控制器

E、调整控制器





1. 答案:A

解析:简化设计。设备的设计应在满足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和外形。简化使用与维修人员的工作,降低对使用和维修人员的技能要求。

2. 答案:C

3. 答案:D

4. 答案:D

解析: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小于个单元本身的可靠性,小于相同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的可靠性,也小于相同单元组成的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5. 答案:B

解析:工程设计技术由现代设计技术的优良设计方法组成,通过应用这些现代设计技术。从机械结构设计的角度,保证机械的本质安全,即机器在整个寿命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用时其机器和人身是安全的。

6. 答案:D

7. 答案:B

解析:紧张的作业、无兴趣、情绪等都属于精神因素。

8. 答案:B

解析:偶然失效期,失效率曲线为恒定型。失效主要由非预期的过载、误操作、意外的天灾以及一些尚不清楚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由于失效原因多属偶然,故称为偶然失效期。偶然失效期是能有效工作的时期,这段时间称为有效寿命。

9. 答案:A

解析:达到本质安全的动力源,在有爆炸隐患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采用本质安全电气装置,以防电火花引起爆炸,并在机械设备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

10. 答案:C

解析:膝部屈曲大约在140~160。之间足蹬力最大。

11. 答案:B

12. 答案:B

解析:人机系统发生事故的原因有机械设备存在先天性潜在缺陷(属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磨损和恶化(属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3. 答案:B

解析:人机界面的设计中,对于操纵手柄的设计应适应手掌的生理特点。要求手柄形状要避免丝毫不差地贴合于手的握持空间,尤其不要紧贴掌心,同时要求手柄的着力和振动方向不要集中于掌心及指骨间肌。

14. 答案:C

解析:人机系统中显示板面的布置应在水平视线左右15。~20。,上30。,下45。

15. 答案:A

解析:人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减少使用中人的差错,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点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16. 答案:B

17. 答案:D

解析: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设备的故障总数与未发生故障的设备数之比,称为平均故障率。

18. 答案:B

解析:导致伤害事故的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其中控制伤害事故发生最根本的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19. 答案:B

解析:随年龄增加,人耳对低频声音灵敏度变化很小,随频率增加人耳对声音灵敏度降低很多。

20. 答案:A

解析:本质安全要求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也就是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在机械设备的设计阶段就采取本质安全的技术措施,进行安全设计,经过对机械设备性能、产量、效率、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使机械设备本身达到本质安全。

21. 答案:BDE

22. 答案:ABCDE

23. 答案:ABD

解析:人机结合面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人机结合面是人机系统中的中心环节,主要由属于安全工程学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学科去研究并提出解决的依据,安全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以及安全系统工程学去研究解决的方法、手段、措施。

24. 答案:AB

解析:温度、照明、色彩属于环境因素。

25. 答案:ABC

26. 答案:AB

解析:人与机的沟通在人机结合面,通过四肢和感觉器官交换信息。机的运行状况由显示器显示,经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感知,经过神经系统的分析、加工和处理,将结果由人的手、脚等运动器官传递给机器的控制部件,使机在新的状态下继续工作。

27. 答案:AB

28. 答案:BD

29. 答案:ABCE

30. 答案:BD

解析:实际工作中,根据操纵方式可将人机系统的控制装置分为手动控制器和脚动控制器。

  • 关注公众号

  •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