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消防知识在线测试练习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 )。 (1.0)
A、5秒
B、10秒
C、15秒
D、30秒
2. 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 )浓度时的自燃点。 (1.0)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应当量
D、爆炸极限
3. 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 (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 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 (1.0)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5. 下列属于可燃固体燃烧方式是( )。 (1.0)
A、扩散燃烧
B、动力燃烧
C、表面燃烧
D、混合燃烧
6. 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 )。 (1.0)
A、氧化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化学反应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实施日期是( )。 (1.0)
A、1998年1月19日
B、1998年5月1日
C、1998年9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8. 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 (1.0)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9. 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 )灭火器扑救。 (1.0)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10. 可燃性混合物燃爆最剧烈的浓度是( )。 (1.0)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极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11. 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 (1.0)
A、5m
B、10m
C、15m
D、20m
12. 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1.0)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3. 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 )。 (1.0)
A、分子碰撞理论
B、燃烧素学说
C、过氧化物理论
D、链式反应理论
14. 下列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是( )。 (1.0)
A、运动场所
B、医院
C、商场
D、大型港口
15. 大型油罐应设置( )自动灭火系统。 (1.0)
A、泡沫灭火系统
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囱代烷灭火系统
D、喷淋灭火系统
16.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 ) 申报。 (1.0)
A、当地政府
B、公安治安机构
C、公安消防机构
17. 发现液化石油气灶上的导气管有裂纹,应( )。?? (1.0)
A、用燃着的打火机查找漏气地方
B、用着的火柴查找漏气地方
C、把肥皂水涂在裂纹处,起泡处就是漏气的
18.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1.0)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19.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 )监督管理。? (1.0)
A、分级
B、分类
C、统一
20. 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 )。 (1.0)
A、自由开启
B、向外开启
C、向内开启
21. 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存物品要分类、分垛储存,垛与垛间距不小于( )米。?? (1.0)
A、0.5
B、1.0
C、1.5
22. 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 ( )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费用。 (1.0)
A、不得
B、可以
C、按照一定标准
23. 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 (1.0)
A、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使用明火
C、A和B都正确
24. 下列( )物质是点火源?? (1.0)
A、电火花
B、纸
C、空气
25. 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进入甲,乙类物品库区的人员,必须( ),并交出携带的火种。 (1.0)
A、检查身体
B、戴安全帽
C、登记
26. 解决火险隐患要坚持"三定",请问"三定"是指()。 (1.0)
A、定专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B、定时间、定地点、定专人
C、定人、定岗、定编制
二、多项选择题
27. 爆炸的直接破坏作用是因为产生( )。 (1.0)
A、冲击波
B、声音巨响
C、火光冲天
D、碎片冲击
E、震荡作用
28. 下列属于火炸药爆炸要素的为( )。 (1.0)
A、产生热量
B、产生气体
C、高化学反应速度
D、临界体积
E、周围介质的数量
29. 火药燃烧特性而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 )。 (1.0)
A、火药燃烧速率
B、火药的相应强度
C、火药的燃烧面积
D、能否稳定燃烧
E、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
30. 下列属于遇水燃烧物质的是( )。 (1.0)
A、碳化钙
B、碳酸钙
C、锌
D、硝化棉
E、钠
31. 民用爆破器材的起爆器材有( )。 (1.0)
A、导爆管
B、火雷管
C、电雷管
D、继爆弹
E、硝化甘油炸药
32. 可燃物质发生自热自燃是由于( )聚热升温引起的。 (1.0)
A、氧化反应
B、Et光照射
C、物理作用
D、生物作用
E、炉子加热
三、判断题
33. 发生火灾后,为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受灾单位或个人不必经任何部门同意,可以清理或变动火灾现场。 (1.0)
34. 电器开关时的打火、熔热发红的铁器和电焊产生的火花都是着火源。 (1.0)
35. 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对于暂时确有困难的,应当采取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继续使用。(√) (1.0)
36. 三氯化铝、磷化铅可以用水扑救。 (1.0)
37. 企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应该与消防安全实行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评比,同总结。 (1.0)
38. 当单位的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时,单位应当责令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1.0)
39. 发生了燃烧就发生了火灾。 (1.0)
40. 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放在安全地点,且定期处理。? (1.0)
1. 答案:A
解析:可燃液体达到闪点的温度时,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燃烧,但由于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仍较慢,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燃烧的损失,火焰很快在5s之内熄灭,呈现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易燃液体的温度比闪点温度高出1~5℃时,即会出现持续燃烧的着火现象。
2. 答案:C
解析:可燃性混合物的自燃点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为最低,例如硫化氢在爆炸下限时的自燃点为373℃,在爆炸上限时的自燃点为304℃,而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为216℃。自燃点越低,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所以取216℃为硫化氢的标准自燃点,亦即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自燃点为可燃性混合的标准自燃点。
3. 答案:A
解析:自燃点是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如黄磷的自燃点为30℃,煤为320℃。当气温达到30 ℃时黄磷就会发生自燃,显然比煤的危险大。所以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小。
4. 答案:A
解析:氧气瓶直接受热会导致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力增大,当气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氧气瓶即发生爆炸。温度、体积和压力都是物理因素,则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属于物理性爆炸。
5. 答案:C
解析:表面燃烧是可燃固体的一种燃烧方式,如焦炭的燃烧。煤在炼焦过程中已将其中的可燃气体析出,所以焦炭的燃烧没有出现火焰,只是呈现炽热状态,称为表面燃烧。铝、镁等金属的燃烧亦是表面燃烧。
6. 答案:B
解析:燃烧的定义是物质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电灯泡虽然同时放热发光,但它是物理反应,所以不属于燃烧。
7.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4月2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起实施。
8. 答案:A
解析:感烟式探测器是利用火灾初起期由于可燃物阴燃冒烟的信息,通过烟雾进入探头时,与离子接触并吸附离子,使内外电离室的等量离子改变,即等数电阻值改变,从而改变内外电离室的电压分配,利用这种电信号进行火灾报警,所以是属于接触式火灾探测器。
9. 答案:C
解析:电石(乙炔)着火时,严禁用四氧化碳灭火器扑救,是因为在高温时,氯与乙炔化合会发生爆炸,此外还会产生剧毒气体光气。
10. 答案:D
解析: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是根据可燃物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来的浓度,在此浓度时,可燃物和氧化剂之间的比例恰好能实现完全的化合反应,释放热量最多,反应速度最快,产生的压力最大,则可燃性混合物的燃爆最强烈。
11. 答案:B
解析:气焊施工现场的燃烧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乙炔、助燃物氧气和火源,即焊割的火焰)作业中是无法消除的,因此,避免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是防火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施工现场的实验表明,气焊过程中的火星、熔渣四处飞溅,大约能将周围5m内的可燃物点燃,所以规定乙炔与火源的距离必须在10m以上。
12. 答案:B
解析:可燃粉尘堆积起来或在地面积成厚厚一层,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只会着火。如果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粉尘的粒径越小,越容易飞扬起来,并且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亦越大。
13. 答案:D
解析:人类用火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200多年来,为揭示燃烧的实质,科学界先后创建过不少有关的学说和理论,但都欠科学性。1920年左右由苏联科学家H.H.谢苗诺夫创建的链式反应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是具有科学性的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
14.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8条第1款的规定,大型港口应建立专职消防队。
15. 答案:BCD
16. 答案:C
17. 答案:C
18. 答案:C
19. 答案:A
20. 答案:B
21. 答案:B
22. 答案:ABCDE
23. 答案:C
24. 答案:ABCD
25. 答案:C
26. 答案:A
27. 答案:ADE
解析:爆炸事故发生时,往往会出现声音巨响,火光冲天,设备炸毁,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情景。然而爆炸的基本特征是压力的急剧升高,因此,爆炸对人和物的直接伤害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碎片冲击和震荡作用。
28. 答案:ABC
解析:火炸药爆炸时之所以产生巨大威力,是因为它会产生大量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把气体加热至高温,使容积大大膨胀,而瞬间完成的反应高速度使气体容积来不及扩散,因而使压力骤增,可高达几十到数百大气压。
29. 答案:ACD
解析:火药的相应强度属于力学特征,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属于火药的安定性。
30. 答案:ACE
解析:遇水燃烧物质是指具有与水或酸接触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高热,该热量即能引起可燃气体着火爆炸这类性质的物质,碳化钙、锌和钠遇水或酸会产生乙炔或氢气,并放出热量,它们都具有上述性质,所以属于遇水燃烧危险品。
31. 答案:BCD
解析:题中A属于传爆器材,E属于工业炸药。
32. 答案:ACD
解析:炉子加热和日光照射属于外界加热的热源,由此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而热源来自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和生物作用产生的热量,并由此引起的自燃称自热自燃。
33. 答案:错误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火灾扑救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因此,受灾单位不得擅自清理或变动火灾现场。
34. 答案:正确
35. 答案:正确
36. 答案:错误
解析:不可以用水扑救。因为三氧化铝和磷化铅遇水后会发生水解,出现放热反应,易引起燃烧,有造成火灾的危险。
37. 答案:正确
38. 答案:正确
39. 答案:错误
解析: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才是火灾。
40. 答案:正确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