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类成语题库手机在线考试练习题十
一、判断题
1. 腹背受敌: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也指陷入困境。 出处:《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答案:正确 (1.0)
2. 龙战鱼骇:喻战争激烈。 出处:《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内乱说》:“以视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龙战虎骇,盖不侔矣。”
答案:正确 (1.0)
3. 兵拏祸结 :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出处:《宋史.陈良佑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
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答案:正确 (1.0)
4. 指刻苦修习,猛进不已。 出处:《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答案:正确 (1.0)
5. 兵无常势: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虚实》
答案:正确 (1.0)
6. 判若鸿沟: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
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答案:正确 (1.0)
7. 釜底抽薪:釜:指锅;薪:柴火;把锅底下的柴火抽掉,使之无法加热。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掉;比喻做事情非常彻底。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九计; 出处: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汉书.枚乘传》:“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絶薪止火而已。”
答案:正确 (1.0)
8. 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答案:正确 (1.0)
9. 躬蹈矢石: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出处: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
答案:正确 (1.0)
10.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答案:正确 (1.0)
11. 上兵伐谋: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伐后省略介词,伐谋就是“伐于谋
”,谋就是谋略。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 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答案:正确 (1.0)
12. 骁勇善战:亦作“枭勇善战”,指矫健勇猛,善于作战。形容战将英勇出色。 出处:《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答案:正确 (1.0)
13.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符荣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
少乎?’怃然有惧色。”
答案:正确 (1.0)
14. 风吹草动: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答案:正确 (1.0)
15. 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高鹗续):“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
又闹得马仰人翻。”
答案:正确 (1.0)
16. 放虎归山: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后患无穷,就像把老虎放回山林一样危险。比喻敌人被捉住的时侯却把敌人放走,给自已留下了后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答案:正确 (1.0)
17. 官逼民反:逼:迫使。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也指官府的残酷压榨逼迫人们起来反抗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亦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
答案:正确 (1.0)
18. 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答案:正确 (1.0)
19. 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答案:正确 (1.0)
20. 一鼓作气:比喻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正确 (1.0)
21. 决胜千里: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答案:正确 (1.0)
22. 千军万马:形容声势浩大,所向披靡。 出处:《梁书.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答案:正确 (1.0)
1. 答案:正确
2. 答案:正确
3. 答案:正确
4. 答案:正确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正确
8. 答案:正确
9. 答案:正确
10. 答案:正确
11. 答案:正确
12. 答案:正确
13. 答案:正确
14. 答案:正确
15. 答案:正确
16. 答案:正确
17. 答案:正确
18. 答案:正确
19. 答案:正确
20. 答案:正确
21. 答案:正确
22. 答案:正确
关注公众号
在线考试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19 - , 天津图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津ICP备11006143号-4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 联系我们